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界法师“一心不乱”细讲

    的昏沉、掉举都破坏了,但是这个时候的佛号,还必须要,还是有功用行。有功用行就不是得定,得定的相貌一定是「无功用住」的。所以这个时候「精进修习」,就是要把一切外缘都停下来,这种微细的加功用行,就...你对所缘境能够「自在任运而转」,就是不必,你这一念佛号在心中,它就像泉水一样,不断的流出来,你根本就不用去,这个是得定的相貌。所以得定不得定就是在这句话,不但是「明静而住」,而且要「自在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1291884441.html
  • 净界法师:何为“一心不乱”

    这个时候的佛号,还必须要,还是有功用行。有功用行就不是得定,得定的相貌一定是「无功用住」的。所以这个时候「精进修习」,就是要把一切外缘都停下来,这种微细的加功用行,就不是我们普通的忏除罪障、积...」,就是不必,你这一念佛号在心中,它就像泉水一样,不断的流出来,你根本就不用去,这个是得定的相貌。所以得定不得定就是在这句话,不但是「明静而住」,而且要「自在任运而转」,这个地方要注意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3887507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2)

    或熏生新种于其中。无漏种子为能生无漏清净品法者,或凡夫正闻熏习、意熏令本有种增长,或无漏法熏令本有种增长,或熏生新种;而凡夫正闻熏习、之所熏种,虽是法身解脱身所摄,而实为有漏。   有漏...“一离无故;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;三离想受灭寂静故;四离色自性故;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。”即此智非不,而是如实;非无思察思择,而如实思察思择;非入无想定、灭尽定,而有净识转动;非是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0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传来为彼色缠等引心之因缘,而修习所生善心为增上缘。[51]  如是一切出[52]世间清净无一切种子异熟识亦不成。  出世间清净云何不成耶?世尊如是说,依他言音及依各自故,由此因生正见。由他言音,若唯于耳识,或唯意识,或于彼二者当成熏习。今诸法意时耳识且不起,意识亦为余散动识所间。若时与相应心起,尔时彼闻所熏意识与熏习俱久灭过去无有,后时有彼种子相应之心由何能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

    依  各自故,由此因生正见。由他言音,若唯  于耳识,或唯意识,或于彼二者当成熏习。今诸法  意时耳识且不起,意识亦为余散动识所间。若时与  相应心起,尔时彼闻所熏意识与熏习俱久灭过去无有,后时  有彼种子相应之心由何能起﹖  复次与相应者是世间心,与正见相应者是出世  间心,定无俱起俱灭,由此非从彼熏。  不熏习故彼种不成,是则出世间清净,无一切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7.html
  • 修定之资粮

    起与相应之妙慧。正知而住,是“正知”在行时、住时保持不失。  此正知而住,略有四义:(1)依于行业、住业,安守正念、不放逸住。行业者,于村邑等处,往还、睹瞻、屈伸、执持衣钵、食饮、啖尝。住业者...彼等相,多所修习。(2)恚,谓或因违意事心生恚怒,或欲当作不饶益事,多随寻伺,心生恚怒。于仁慈、贤善(恒欲与他安乐)心,多所修习,可对治此。(3)昏沉,因毁犯净戒或随一善行,不...

    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139499.html
  • 佛教的心性論及其特色

    無色界,要有佛、佛法或獨覺之時才能種此善根,且只於欲界善趣中的人趣生起,由此顯示出佛法和人身之可貴,所以「無種性者」想要解脫輪迴,就要親近善士,再經由聽聞正法,得到聞所成慧(依他力),經由,得到思...這種務實的因果觀點,也是佛教心性論的特色之一。  (4)依據緣起的法則,要滅除無明,就要先播下無漏的種子,這是由外之「親近善士、聽聞正法」以及內之「」所達成。無漏種子的成熟,還要加上內之「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340227.html
  • 试述原始佛教的四预流支

    第一义谛法,由此才能得到究竟的利益。“诸比丘啊!所有的善或善的成份,以为根本。意使他们会合在一起,因此意被说明为一切诸法的最上。”修学佛法没有—就不能成就“思慧”,佛陀曾说︰我从理精勤后,得到无上解脱。  又,导师以为听闻佛法,主要是企盼我人从多闻熏习中。体解佛陀所要传达给予后世佛子的讯息。从听闻中了解经典的内涵、体解经典的义理和义利,确实、笃定的把经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150523.html
  • 断除淫欲的方法

    贪欲,通过与正思惟,就能知道耽欲会带来苦,知苦就会想断苦。   世尊所教的对治的方法就是要知道心中有贪(知贪) ;然后去找生起贪欲的原因,也即是知贪。不过更深一层进去找它生起之因,对一个...圣谛的第二谛:苦因。接下来就会想去消除它,以及寻找灭除它的方法,这就是其它两个圣谛。与正思惟是八正道之一,也是修慧的一种。   此外,下面再提供四种佛陀教导的有效方法。   (4)不淨观 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484614.html
  • 净心引导(全知麦彭仁波切)

    用呢?对于的方面应当用心。由此,某时一缘专注时,将会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之力,并且在心散逸时的座间,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出前面观想的内容,而成就大的义利。   以上这些经藏中的修行次第,不论智愚都...是闪电般的一个刹那,抑或安住一个大劫的器世界,凡是所性,都仅仅是以次第刹那生灭的相续而安立的,如同流水和灯焰一般,了知之后,内心便于此安住。   总而言之,对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形成之后坏灭之相,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

    |止观|般若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7494919164.html